【专题】长征路上奔小康——网络媒体“走转改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
【H5】这是一次寻求力量之旅 这是一种亘古不磨情怀
古蔺县双沙镇:“画里乡村”双沙焕然一新
81年过去,当年毛主席亲手种植的香樟树已枝繁叶茂,红色精神滋养的双沙镇在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浪潮中,继续抢拔头筹。
冕宁县:彝海村95户贫困户今年要“摘帽”
2021-04-16,红一方面军先遣部队进入冕宁县城,贴出《中国工农红军布告》,冕宁成为“长征”一词的“首发地”。
通江鹦鸽嘴村:金融扶贫破解资金难题
作为革命老区村的鹦鸽嘴村,如今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通过金融扶贫破解资金难题,带动50多户农民发展葡萄1400多亩,走上脱贫致富的新道路。
通江王坪村:依靠红色旅游资源脱贫致富
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的王坪村,依托自身红色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,发展旅游和特色农业,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。
巴中当先村:巴山新居承载致富梦想
走进当先村巴山新居聚居点,就会发现每家每户门口都有自家的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,村里还有不少红色文化。
巴中枇杷村:特色种养殖业 助推华丽变身
如今的枇杷村,建起了漂亮的山间别墅和完备的基础设施,山间田地种上了充满希望的枇杷、丹参。
古蔺91岁老人 见证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经过家门前
如今,那条见证了历史沧桑的石板路依然还在,车盛寅已是91岁高龄。但他每天还依然坚持在门前,为过往的游客讲述红军故事。
胡世贵:百岁老红军 心怀中国梦
1934年,胡世贵被吸纳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,而随后迎接他的就是漫漫的长征路。
红色飞行员方槐:长征给了我翱翔的力量
无论飞得多高多远,他始终难忘自己参加长征的日子,“正是那时的砥砺、滋养、熏陶,给了我展翅翱翔的志向和力量。”
[长征记忆]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
为什么陕甘苏区成为四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?
通江老乡为何尊称红军为“鄂尔款”?